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与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并列为中共官方三大喉舌的传媒。
日报简介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头。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迁入北京(当时的北平)。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人民日报转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并沿用了1948年6月15日的期号。
194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创刊号
《人民日报》为中国第一大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联系政府与民众的桥梁,也是世界观察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推荐和代表。报纸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中央精神和中国政府最新政策、决定,报道国内外大事,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近60年来,党中央对人民日报非常关心,从办报思想、办报方针到日常宣传、内部建设,都有明确、重要的指示,为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和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日报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人民日报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发展创新指明了方向。
日报版面
2009年7月1日进行了扩版:
每天由16版扩至20版,周六、周日仍为8版。
新增版面:
第5版:要闻版;
第12版:社会建设新闻版;
第14版:国际新闻版;
每周:新增理论版1个,文艺评论版1个,文艺作品版1个;原科教周刊和社会观察版改为文教周刊和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目前的20个版(周六、周日为8个版)中,一至五版为要闻版,六版为视点新闻版,七版为理论版,九至十六版为新闻版,十七至二十版为周刊、专版和副刊。辟有《经济周刊》、《新农村周刊》、《民主政治周刊》、《议政建言周刊》、《党建周刊》、《文教周刊》、《民生周刊》、《国际周刊》、《国际副刊》、《副刊》,以及《军事》、《台港澳侨》、《文艺评论》、《读者来信》专刊等。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除社论、评论外,还设有《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声音》、《思想纵横》、《今日谈》等一批言论栏目,“任仲平”、“何振华”、“国纪平”影响力日益彰显。《政策解读》、《热点解读》、《人民观察》等一批栏目,受到广泛肯定与好评。2008年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维护西藏社会稳定、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中,积极引导国内舆论,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在重要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在保持原有风格和传统、保持指导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三贴近”要求,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进一步增强了新闻性、可读性、群众性和服务性,使报纸宣传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2010年1月1日期起,人民日报再次扩版,周一至周五每天的版面由20版扩至24版;周六、周日版面不变,每天仍为8版。
这次扩版是2009年7月1日实施扩版的延续,目的在于更深入地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国内国际传播能力,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三贴近”,丰富报道内容,创新报道方式,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广大读者期待。
这次扩版的同时将对版面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形成四个相对集中的板块,进一步增强报纸的整体感,更好地发挥党报作用,方便读者阅读。
其中,第1—6版为要闻板块,第9—15版为国内新闻板块,第17—20版为周刊及专版板块,第21—23版为国际新闻板块。此外,第7版为理论版,第24版为副刊。扩版后,每天增加1个要闻版、1个国际新闻版;每周增加1个观点版、1个新兴媒体版;周刊和副刊的版面也有所增加。
人民日报将以这次扩版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容量,提高质量,增创新特色,办出新水平,更好履行“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职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日报发行
作为一张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人民日报凭借其高素质的采编力量,任何时候都能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从而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普遍信赖。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承担着